English

铸魂·奋进·创新

1998-07-0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实习生 王文利 本报记者 王劲松 我有话说

踏进河北省承德市存瑞中学崇宏轩昂的校门,迎面耸立的董存瑞烈士塑像,庄严肃穆。造型别致、现代气息浓郁的教学楼、办公楼、科技馆、图书馆在青松翠柏、鲜花碧草的掩映下,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塑像四周。历史与现实在这片浸透烈士鲜血的校园里默默地交融。

存瑞中学前身是隆化中学,建校于1945年,为纪念在解放隆化战斗中壮烈牺牲的董存瑞烈士,1948年改名为存瑞中学。建校五十年来,学校培养出两万多名毕业生,他们中有参与第一次核试验的工程师、最年轻的大学校长、远涉重洋的学子和各条战线合格的建设者。

贾桂清校长告诉记者:“我校特有的历史铸就了一个永恒的校魂,乐于奉献、不畏牺牲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存瑞精神。五十年来,存中人一直高举着这面旗帜,并用自己的实践丰富和发展着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如今的存瑞精神,不仅包含着传统的内涵,而且注入了奋进、创新的时代内容。”

以存瑞精神育人是学校的德育传统。新生入学教育坚持三个第一:第一项活动,参观董存瑞烈士陵园、生前事迹展览和校史展览,看《董存瑞》电影;第一个仪式,在董存瑞塑像前宣誓;第一个主题班会,“发扬存瑞精神,做合格的中学生”。多年来,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,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,低年级要求详细了解董存瑞的生平事迹,理解存瑞精神的实质;初二至高二年级分别开展“学英雄迈好青春第一步”和“做存中人,扬烈士魂”的教育;毕业年级开展“走出存中门、留住烈士魂”的教育。每年“五·二五”存瑞献身纪念日,学校都要组织一系列活动。

存瑞中学的教师也自觉以存瑞精神来塑造自己。他们中有的几十年如一日,不计报酬,有的放弃回京机会,忍受清苦,甘当人梯,有的身患绝症,一直坚持上完最后一课……

邓小平对教育“三个面向”的指示,贾校长深感,做到这一切,必须有现代化的意识、观念,还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。存瑞中学地处经济欠发达、相对闭塞的山区县。为此,他们发扬存瑞精神,克服了重重困难,多方筹措资金,硬是让一所现代化的中学矗立在贫困的山区。现在,存瑞中学有34个教学班,2400多名学生,237名教职工。有标准的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实验室、英语语音室、演播室和电教厅,还有两个微机室。各教学班安装了闭路电视,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。图书馆阅览条件优越,现有藏书两万余册,阅读刊物七百多种。为了培养教师的现代化意识,他们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外出参观、考察、学习,开阔眼界,并与北师大建立合作关系,请大学教授来校给师生讲课。现在教师中已涌现出一批全国、省级的优秀教师。

为了实施素质教育,1997年存瑞中学推出了层次教学法等教学领域内的重大改革举措,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,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在年级内自由选择听课班级。与此同时,注意培养学生的专长,开设了音乐班、美术班、体育班等特长班。在教师中倡导“爱是教育的核心”,提出了“我爱我的学生,一切为了孩子”的口号,学校将每年的教师节改为“爱生日”。

近三年来,该校教学质量在承德市一直名列前茅,且在省里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。各地慕名来学校考察的人无不赞叹:在当今社会转型期,存瑞精神显得格外耀眼,被大山环抱的存中,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熠熠生辉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